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5
1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816/20134173qd7kTVOUDO.png

出社會一陣子,會發覺,最難的不是寫程式碼,不是解決複雜的系統問題,而是處理那些「人」的問題。工作上,難免會有摩擦,也會有那些堆積如山、不知向誰說的委屈。跟旁人講,他等等打小報告;跟主管分享,他又會跟隔壁單位的形容你是爛草莓。日子久了,那些日積月累的疲憊,都成了工作上層層的羈絆。

然而,我卻逐漸從中發現,那些看似抱怨、看似牢騷的聲音,在旁人耳裡或許只是噪音,但在心裡細思忖度後,卻常常是解鎖問題的鑰匙,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寶藏。我們這些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的人,習慣邏輯、習慣清晰,卻常常被丟到一個充滿情緒的迷霧裡。在這樣複雜的場景中,我摸索出了一套與人互動的模式,那是一場與自我的較量,也是一種對他人的溫柔。

我將其歸納為四個步驟,或許能替同在這座「工作島」上浮沉的你,帶來一點新的人生體悟。

第一步:看見。 當同事電話聽筒前,滿腹委屈地控訴著,你得先學會「看見」他們藏在怒火底下的無助。這不單是聽到他們說了什麼,更是要看見他們為何如此憤憤不平。例如,當他們說:「常常被主管逼著要提出統計資料,現行系統的那些功能有類似的?這些你們主管也不滿足嗎?」我的腦袋便開始將聲音勾勒出畫面,將那些片段的、情緒化的訊息,拼湊成一個初步的輪廓。我會表達出我的理解:「你覺得主管要求數據的方式很讓人困擾,現有系統的功能似乎不足以應付?」同時,繼續傾聽他們對主管的「惡行惡狀」控訴,因為在情緒高漲時,人需要一個出口。這個階段,我們是故事的聆聽者,看見他人情感的全貌,即便那面目有些可憎。

第二步:安頓。 當那些積壓的情緒宣洩出來後,你的角色不只是解決問題,更是先當個情緒的垃圾桶,讓他們把那些積累已久的疲憊與不滿傾倒出來。那就像是一股岩漿熱流,先將他們胸口那塊冰冷融化,給予對方一份被接納、被體諒的溫暖。所以,此時我會溫柔地說:「別急,我知道這很辛苦,目前的功能確實有些可以調整匯出方式的地方,先讓你交給主管,省得上頭的人對你說三道四。」這時候我們的角色,除了安頓還是安撫。有時候,一句「你辛苦了」,就能讓人感覺不再是孤單一人在戰鬥。

第三步:對焦。 當情緒稍歇,你才能把他們從那團情緒的泥沼裡拉出來,開始「對焦」到問題的癥結點。這一步,很難,因為人往往會被情緒帶著走,看不清真正要的是什麼。此時,我會引導他們,從主管給予的壓力,尋求工作問題上的解方,並將主管要求的、上級指派的任務,逐一弄成大綱或表格。經過雙方討論後,往往會恍然大悟,原來長官要的只是一個匯出結果分析,並非天馬行空的刁難。這需要耐心與引導,將模糊的需求,轉化為清晰的目標。

第四步:迴響。 而最後的「迴響」,不只是交出一個報告,更是給予他們一種力量,一種被看見、被理解,甚至能讓工作變得更順暢的底氣。我們只需要針對現行表格,調整欄位顯示資料,並於報表結尾處放個加總,不只提供主管想要的,也減少他們需要重新計算的耗費人力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調整,卻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,讓你的協助更有效率,進而有效完成需求訪談任務。

有時候的一點聲音,並不是同仁的抱怨,也不是主管的無理取鬧,就只是單純的功能上的微調,甚至談不上功能大幅度修改。然而,在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中,你卻能看見一個更深層的本質。或許,這世上真正的問題,從來就不只是冰冷的數據或複雜的流程,而是人與人之間那些難以言說的渴望與疲憊。而我們,作為其中的一份子,能做的就是彎下腰,好好傾聽。IT工作,這不單是專業技術,更是一門體貼的藝術。


上一篇
「你想」到「我們要」:最終將心意落款
下一篇
跟想見的人約會(議),多一點時間留給自己
系列文
鍵盤上的詩意:一位文組IT人的理性與感性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